内蒙古某电厂#1机组主机凝结水滤网差压高事件分析报告
一、检修情况
内蒙古某电厂#1机组A级检修于2019年2月16日开工,检修承包单位是河北某公司,监理单位是安徽某公司。本次检修中汽机专业共更换小管11根,处理焊口不合格9根,更换阀门15台,焊口共计226道,均采用氩弧焊焊接方式。
二、事件经过
2019年04月11日,#1机组A修后进行锅炉点火、汽轮机冲转试验。
22时30分,主机1B凝泵工频运行、1A凝泵工频备用,1B凝泵出口压力3.9MPa、流量646t/h、1B凝泵进口滤网差压4.0kPa,#1炉冷态清洗结束,开始将锅炉启动疏水回收至排汽装置(109t/h);
04月12日00时23分,锅炉给水调整至至470t/h(全部回收至排汽装置),1B凝泵出口压力3.7MPa、流量860t/h、滤网差压4.6kPa;
00时27分,锅炉点火成功;
00时42分,1B凝泵出口压力3.7MPa、流量834t/h,滤网差压从4.7kPa开始快速升高;
00时46分,1B凝泵滤网差压高至35.8kPa,泵出口压力从3.7MPa开始快速降低;
00时47分15秒,1B凝泵出口压力低于2.0MPa(滤网差压33.5kPa),1A凝泵联启后出口阀联开故障(I/O故障),手动停运1A凝泵,并立即安排人员准备就地开启阀门。
00时48分,第2次启动1A凝泵,就地开启泵出口阀过程中发现泵体有异音,随即停运;
00时49分,第3次启动1A凝泵,1A泵出口压力3.8MPa、滤网差压-0.2kPa;随后停运1B凝泵(滤网差压35.2kPa);
00时52分44秒,1A凝泵差压快速升至32.7kPa、泵出口压力开始快速下降;
00时53分,锅炉手动MFT;
00时54分,小机打闸停运;
00时55分44秒,变频启动1B凝泵、停运1A凝泵,通过降低流量来维持凝水压力,向盘车中的汽泵提供密封水;
01时36分30秒,停运1B凝泵;
办理紧急抢修单对凝泵进口滤网进行清理,发现大量异物将滤网堵死,排汽装置内部检查发现有大量疑似纸浆类的物质,随后立即组织人员对排汽装置、排汽装置入口、除氧器、汽泵前置泵进口滤网进行了清理;
04月13日21时11分,投运主机真空系统3个小时,利用负压将系统内残存的杂物抽吸至排汽装置(抽真空完毕后经检查排汽装置及凝泵进口滤网等均无杂物);
04月14日05时22分,清理工作结束,主机凝水系统启动后通过再循环进行大流量冲洗,凝泵滤网差压无明显升高;
12时00分,锅炉再次点火后,凝泵滤网差压开始缓慢升高;
12时30分,1A凝泵滤网差压由10.3kPa快速升高至35.4kPa,1B凝泵联启后停运1A凝泵,清理1A凝泵滤网;
12时46分,1B凝泵滤网差压高至39.3kPa,凝水压力快速降低,停运1B凝泵;
再次进行了排汽装置、除氧器、汽泵进口滤网、汽泵前置泵进口滤网检查清理;其中排汽装置内纸浆类异物仍有较多、除氧器及汽泵滤网处仅有少量;
04月15日,系统清理完毕, #1机凝水系统启动后,再次出现凝泵滤网差压升高,停运系统,检查排汽装置内纸浆类异物仅有少量,清理完毕后,启动系统,之后根据滤网差压对凝水流量及给水流量进行大范围调整,交替进行1A、1B凝泵进口滤网清理(共8次),直到滤网差压未再升高为止。
三、主要原因分析
1.直接原因
经事后调查,检修单位进场时备有可溶纸(美国aquasol公司生产),后因数量不足在附近市场又采购了部分非品牌的可溶纸,后采购的可溶纸质量不合格,导致可溶纸纸浆遗留在系统中,最终堵塞凝结水滤网。
2.管理原因
检修工艺把关不严,隐蔽验收不到位,未对管道焊接过程中使用的可溶纸进行全面检查。
四、暴露的问题
1.专业人员仅对检修单位进场时携带的可溶纸进行了验证,未对后采购的可溶纸进行质量把关,暴露出检修的过程管控存在漏洞。
五、对策措施
1.后续机组检修过程中严格控制管道焊接工艺,可溶纸使用前必须现场进行溶解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2.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和隐蔽验收制度,管道对口前进行检查确认,避免发生使用不合格可溶纸的问题。
六、事件的性质认定及责任归属
事件性质:根据内蒙古某电厂《事件控制管理标准》第5.2.3条之规定,确定本次事件性质为设备二类障碍。
责任归属:设备管理部。
七、事件处理
1.按照《内蒙古某电厂安健环绩效考核管理标准》第5.4.17条之规定,扣罚设备管理部绩效奖6000元。
(1)设备管理部汽机专业设备专责人耿某某,检修管理不到位,负检修管理主要责任,扣罚绩效奖2000元;
(2)设备管理部汽机专业点检长王某,检修管理不到位,负专业管理主要责任,扣罚绩效奖2000元;
(3)设备管理部汽机专业主管王某某,对本专业技术管理不到位,负专业管理主要责任,扣罚绩效奖2000元。
2.按照项目检修合同第二章第五条之约定,扣罚河北某公司合同款25万元。
八、附件